慧粹
修皈依時,為什麼要觀想自己融入佛菩薩?
在我們修皈依時,到了起坐的時候,要向前面空中的三寶再次發起恭敬心,並觀想自皈依境中的佛菩薩身上,發射出無量的光芒,照耀自己及周圍的眾生,在照射的一剎那,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眾生,都融入前面的皈依境。 ...
光是念誦菩薩戒儀軌,就能得到菩薩戒嗎?
問:自己讀經文之前,會念到菩薩戒的儀軌。但是實際上心裡沒有準備好要去受菩薩戒,那麼會因為念了儀軌就受菩薩戒嗎? 慈誠羅珠堪布 答:不會。受菩薩戒必須在心裡做好準備,主要是心裡下定決心我要 ...
從世俗諦「切換」到勝義諦
已經有一些學佛基礎的人,對世俗諦和勝義諦這兩個詞並不陌生。那麼,是否有一種力量和方法,可以讓我們直接從世俗諦切換到勝義諦呢? 先來回顧「世俗諦」的含義 世俗諦是我們最了解的,我們在24小時所接觸的 ...
傳統文化和佛教裡的孝道,有何異同點?
問:中國自古就提倡「百善孝為先」。我想請教堪布,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講的孝道和佛教裡所講的孝道,有哪些相同?有哪些不同? 慈誠羅珠堪布 答:兩者之間有相同的地方,也有一些不太一樣的地方。簡單 ...
在沒有遇到問題之前,一定要先鍛鍊自己的心智!
麥彭仁波切告訴我們:嚴格地說,任何世間的名利等等,除了能為我們提供生存的能量以外,沒有更多的意義。不但沒有意義,而且還像閃電一樣無常,像戲劇一樣無實。 雖然古人也說「人生如戲」,其它人也道聽途說地跟 ...
一個學佛的人真正該追求的是證悟內心的本質!
釋迦牟尼佛並不否認,物質可以解決很多的痛苦。當我們沒有飯吃,沒有衣服穿的時候,最重要的是物質。 但物質卻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,身為二十一世紀的人,想必大家已經越來越感受到這一點。所以最終,我們還是要回 ...
如何調整內心對未來的焦慮?
對未來焦慮、擔憂,這對現代人來說是很普遍的現象。有一點焦慮、擔憂,這個是很正常的,大家都有的。但是太多的話,可能就有問題了。 我們過多地擔憂未來,這叫作焦慮症。也許我們心理上稍微有一點點問題,但這個 ...
對在家人來說,這就是最理想的學佛狀態
如今,生活節奏越來越快,很多人都承受著方方面面的壓力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各種關係和事務中尋找和保持「平衡」。尤其是成家立業後,家庭義務、工作責任以及修行功課等,該怎麼去平衡,成了很多人的挑戰。當然,每 ...
我能對破壞公共秩序的人發火嗎?
問:我平常不太愛發脾氣。但看見有些人在公共場合亂塗亂畫、亂丟垃圾,我就會指責他們;還有,大家都在排隊,有些人卻插隊,我也會指責他們。我是為了大家的公共利益而發脾氣,這樣做對嗎? 堪布 答:你關心公共 ...
要讓眾生明了生老病死的真相,並且引導他們修行!
更廣、更偉大的悲心,是絕不止於讓眾生吃飽穿暖,雖然這些事也要做,但卻不是重點。最重要的,是要讓所有眾生明白輪迴的真相及解脫的方法。 首先是令眾生了解輪迴的真相,然後教導他們如何從輪迴中獲得解脫,佛最 ...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