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不要以為皈依完畢即大功告成,皈依只是確定我們佛教信仰的身份,從此成為了佛教徒。身為佛教徒,還有很多事情要做。首先,要從大乘佛教、小乘佛教、人天佛教三者中選擇其一——這就是我們面臨的三個選擇;其次,無論選擇哪一乘都有兩個要點,從此要為圓滿這兩個要點努力奮鬥。當然,每個選擇中的要求不是只有這兩點,此處的要點是指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關鍵要素。要了解這些內容,往往需要閱讀大量的佛經,所以很多人不一定知道。這次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介紹,以便大家能夠快速了解。
三個選擇,六個要點
選擇一:
通往世俗幸福的人天佛教
進入佛門後的三個選擇,猶如一個金字塔,人天佛教位於金字塔的底部,人數最多。
適合人群:
暫時不想成佛,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不願成為阿羅漢,只想追求人間或天人幸福快樂的生活的人。
修學要點:
(1) 相信輪迴
(2) 堅信因果
優勢:
對許多初學者來說,恐怕很難直接學習小乘或大乘。如藏傳佛教,要修四加行、五加行,念大量的心咒;如漢傳佛教,要嘛念佛,要嘛禪修,這些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。因此,對很多人來說,人天佛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,特別適合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,大家可以輕鬆、自在、開心地學佛。
我們可以在人天佛教的範疇中,開展適合現代人觀念和生活的各種活動,如讀書會、禪修、慈善公益,等等。這些形式能夠承載許多內容,值得年輕一代的佛教徒去思考和實踐。透過這些方法,可以幫助很多人;只要能夠幫助他人,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劣勢:
對於選擇人天乘的人,佛教也會提供一整套方法,讓他們得償所願。但必須要知道,世俗的幸福短暫易逝,因為沒有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,而且即便能夠生生世世投生為人,也不能確保生存的時代是否安全。人類的發展充滿變化,如果所處的時代平安無事,那麼有可能安全地度過一生;倘若投生在動盪不安的年代,又哪有幸福快樂可言?
選擇二:
追求自我解脫的小乘佛教
適合人群:
以凡夫的身份流轉於輪迴,會遭受生老病死等基本的痛苦,以及其他數不勝數的痛苦,所以不願下一世再以這種身份出現在輪迴中。輪迴絲毫不值得留戀,要徹底離開,絕不再回來的人。
修學要點:
(1) 生起出離心
(2) 證悟人無我
只需證悟與此相關的這部分空性──人無我,便足以從源頭上破壞輪迴的動力,從而獲得解脫;至於空性的其他部分,對他們則並不重要,不證悟也不會妨礙解脫。
優勢:
成為阿羅漢後,從此無論外界發生何種狀況,自己永遠不會受到影響。
劣勢:
小乘佛教對出家人的要求確實非常多。
不能達到究竟的解脫。
選擇三:
心懷眾生圓滿解脫的大乘佛教
適合人群:
擁有崇高的理想和足夠的勇氣,不沉迷於現世一點點所謂的幸福快樂的人。
修學要點:
(1) 發菩提心
(2) 證悟緣起性空
優勢:
大乘佛教是最沒有「規矩」的,從無任何教條性的限制。只要你心地善良,目的是為了別人而非自己,那麼無論你以何種方式、做任何事情都屬於善行。
大乘佛教對出家人的戒律則少很多。對於在家人,要求就更少了。
能徹底解脫。
以上三個選擇、六個要點,大家要記住,然後自己決定選擇哪一乘。其中最理想、最完美的當然是第三個選擇。佛陀在大乘佛教中常鼓勵大家,不要選擇前面兩個,最好選擇大乘佛法。
當然,不一定每個人都能選擇大乘佛法。如果只想追求世間的幸福,不求解脫,佛教也不反對,這樣的人可以選擇人天乘;之後逐漸提升自己的目標,最終進入大乘,這樣也很好。
皈依之後,內心需要做出一個選擇,眼前的三條道路,通往不同的風景,我究竟選擇哪一條?一旦選定後,就要堅定信心走下去。不過,在我們前行的沿途中,有很多誘惑和陷阱,稍不注意,可能就誤入歧途或跌入深坑。所以,有些原則我們需要遵守,有些規範我們需要履行,有些信念我們不能丟失。
素材來源:本文依據慈誠羅珠堪布相關開示編輯整理。
結語為小編語。
內容出處:
「正覺海」微信公眾號:《皈依 | 把握兩個「三選一」,學佛方向更清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