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這些不如法的行為
在《大圓滿前行 普賢上師言教》一書中,華智仁波切曾揭示過一些佛教徒不如法的行為:
如今我們這些人自以為是三寶的隨行者,可是竟然對佛經、佛塔、佛像等沒有一絲一毫的恭敬心,居然把這些看成是普通的財物而進行買賣或作為抵押品,這就是所謂的享用三寶身財,罪過極其嚴重。
此外,除非是在繪畫、雕刻佛像等情況下需要測量尺度方可進行製作外,在其他時間裡對佛像指手畫腳、妄加評論這裡不莊嚴那裡不美觀,過失也相當嚴重,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對佛像吹毛求疵。
也不允許將佛經文字的書函等直接放在地上、從經書上跨越或翻頁時手指蘸唾液等等,所有這些不恭敬的行為,罪過特別嚴重。世尊說:「末世五百年,我現文字相,作意彼為我,爾時當恭敬。」就是在世間中也有這樣的俗話:「佛經上面不能放佛像。」在所有佛像、經典、佛塔當中,佛經具有開示取捨道理、延續佛法慧命等作用,與真佛沒有一點一滴的差別,甚至與佛陀相比,也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九件需要重視的事
之所以會出現和上文類似的不如法的行為,這與我們沒有清楚地了解皈依的學處有關,也就是不知道什麼事不能做。那麼,皈依後,哪些事情是需要盡量避免的呢?
一、三種所斷
皈依佛之後,就不能再頂禮所謂輪迴中的世間天神,也就是說,不能把那些自己還沒有擺脫輪迴痛苦的自在天、遍入天等外道天尊,以及地方神、土地神等世間大力鬼神作為後世的皈依處,而對他們頂禮供養等;
皈依法以後,必須斷除惱害眾生之事,盡己所能防微杜漸,努力做到連夢中也不損害眾生;
皈依僧之後,不可以與外道為友,也就是不能與不信仰佛教及導師佛陀的外道種姓共同交往。在藏地雖然沒有真正的外道,但侮辱詈罵上師、詆毀褻瀆正法,以及誹謗密宗甚深法門的人也與外道相同,絕不能和他們親密接觸,友好往來。
二、三種所修
皈依佛以後,對佛寶的身像,乃至零碎片段以上也要恭敬供養,以頭頂戴,放在清淨的地方,對它生起真實佛寶想,生起信心並觀清淨心;
皈依法後,對隻言片語乃至一字一句的佛經也要生起恭敬心,頂戴供養,生起真實法寶想;
皈依僧以後,對僧寶所依乃至(僧衣上的)紅黃補丁以上也應生起真實僧寶想,恭恭敬敬頂戴供養,將它放在乾淨的地方,生起信心並觀清淨心。
三、三種同分
對現在為自己開示取捨道理的上師、善知識,我們一定要看作真正佛寶,甚至連上師的身影也不能隨意踐踏,而要精勤承侍、供養;
對於殊勝上師所賜的教言都應當作為真正法寶想,依教奉行,哪怕僅僅是一言一句也不能置之不理;
對於上師的眷屬、弟子及與自己共同持梵淨行的道友們,要作真正僧寶想,身語意恭敬依止,一剎那也不做令他們不歡喜的事。
尤其是密宗金剛乘中皈依境的主尊,就是上師。所以,我們務必清楚地認識到,上師的身為僧眾,語為妙法,意為佛陀,是三寶總集的本體。之後,上師的所作所為都要看作是正確的、善妙的,誠信不疑地精進依止,時時刻刻虔誠祈禱。假若自己三門的行為令上師生起厭煩心,就完全捨棄了一切皈依境,因此應當隨時隨地以堅定不移的毅力和決心,想方設法讓上師歡喜。
總而言之,不論苦也好樂也好、吉祥也好不幸也好、疼痛也好哀傷也好,無論如何,唯有一心一意依賴上師三寶。
以上這九件事,看似簡單易懂,可要真正事無鉅細地實踐,並非易事。如果過去在這些方面有所欠缺,也無需自責,我們可以透過真誠的懺悔改過自新,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和心態。要是目前做得還不錯,也不能有絲毫懈怠,仍需時時保持警覺,持續審視自心,重視身、語、心各方面的細微取捨。願我們都能在修行的道路上,始終堅守正道,以虔誠之心實踐法義,在佛法的指引下不斷提升生命的級別。
素材來源:本文依據慈誠羅珠堪布相關開示編輯整理。
淺色字為小編語。
內容出處:
「正覺海」微信公眾號:《皈依 | 皈依佛門後,必須重視的九件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