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整個佛法,尤其是藏傳佛教,特別講究次第。
修行人的層次參差不齊:有些人修了很長時間,修行比較好;有些人剛開始,連佛教的一些基本道理都不太了解。但總的來說,基礎的問題仍然是最關鍵、最需要的。現在我也是在基礎的方面努力,並沒有去修大圓滿、生起次第、圓滿次第等等。我相信,只要基礎打好了,其他的都好說;基礎不好,修什麼法都不會有效果。所以,在基礎上面我們一定要下工夫。
基礎是什麼呢?你們都知道,基礎是出離心和菩提心。雖然每個人都會說,但做到了沒有?以前我們講過「佛教的定義」,對一個修行人來說,怎麼衡量自己修的是不是佛法呢?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們在很多論典中對佛教下了這樣的定義,很簡單,就一句話——修任何一個法,能夠斷除煩惱的叫做佛法;不能斷除煩惱,或者對斷除煩惱沒有什麼幫助和效果的,就不是佛法。
很多人學佛的時間比較長,既修完了五加行,又念了很多咒,每年也聽了很多開示,現在我們回頭自我檢查一下,我們在修行結果——斷除自身煩惱方面有沒有明顯的效果和進步。
如果沒有的話,雖然不能說以前的修法都是白修,當然有善根,至少在我們心田裡播下了很好的種子,但談不上是真正地斷除煩惱。
如果是這樣,就需要調整,看看問題在哪裡,究竟是我們的修行方法不對,自己與所修的法不適應,還是自己不夠努力。
我想,最根本的問題,就是基礎沒有打好,或者沒有鞏固好。有一點基礎的人,需要鞏固基礎;沒有基礎的人,就要打好基礎。所以,我們應當從出離心開始修。
內容出處:
「智悲行者」微信公眾號:《慈誠羅珠堪布:怎麼衡量自己修的是不是佛法?》
 
   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         
        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