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粹

首頁 慧粹 教言精粹
佛教智慧—世界是內心的投影.png

佛教智慧——世界是內心的投影

佛告訴我們,世界有世界的規律,大自然也有大自然的規律,但是包括規律在內,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心創造出來的,是內心的投影,是精神世界的投影。 比如海市蜃樓,因為光的折射和反射,在海面、沙漠等地方可以看 ...

斷除執著的三大武器.png

斷除執著的三大武器

首先,我們要承認這個世界是存在的,但是並不完美,這個世界是痛苦、無常、有漏的,通過這種方法從而產生出離心。生起出離心,就是與痛苦的根源發生衝突的開始。 發菩提心的時候,就要設法打擊我們最大的一個執著 ...

讓行善和脫離輪迴掛上鉤.png

讓行善和脫離輪迴掛上鉤

平時我們所做的念經、燒香、拜佛等一切善根,需要觀察與我們的貪欲、愚昧有沒有衝突。比如說,既不想成佛,也不想成為阿羅漢,只想生生世世在人間或者天界當中享受人天福報,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做的持戒、忍辱、修行、 ...

沒有菩提心的佛法,離解脫有多遠?.png

沒有菩提心的佛法,離解脫有多遠?

如果要得到解脫的話,那我們就不能急於去修大圓滿、時輪金剛等,修這些法根本不起作用。那麼應該修什麼呢?要修出離心和菩提心。佛曾經說過一句話:想要解脫的人,或者想修大乘佛法的人,不需要學修很多法,只需要修 ...

什麼時候世界上有了佛經?.png

什麼時候世界上有了佛經?

釋迦牟尼佛在二十九歲的時候離開王宮,用六年的時間去修行,在三十五歲的時候成佛。接下來的日子,直到佛陀涅槃的這些年裡一直都在弘法利生。 雖然那個時候人類已經有了文字,但是佛陀一生當中所講的佛法,當時並 ...

學佛要苦行禁欲?.png

學佛要苦行禁欲?

我們經常聽到苦行僧這個詞,從很多高僧大德的傳記裡也看到他們的生活很艱苦,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修行,像藏傳佛教裡面非常出名的就是米拉日巴尊者。 那這是不是就說明佛教非常推崇苦行呢?我們是不是也要苦行呢? ...

幸福轉瞬即逝,怎麼辦?.png

幸福轉瞬即逝,怎麼辦?

我們大家都是普通人,從某種程度來講,大家都非常普通。為什麼呢?很多人可能有高學歷,但是佛教所講的知識,尤其是訓練,卻從來都沒有接受過,所以這方面我們沒有任何經驗和收穫。 在這種情況下,作為一個普通人 ...

什麼叫度化眾生?.png

什麼叫度化眾生?

佛教不是教我們逃避現實,因為沒有一個生命能超越生老病死。佛教是告訴我們如何面對現實,勇敢地面對生老病死。 我們面對現實,接受現實,然後突破並超越輪迴。在自己成功超越了以後,我們要把自己超越輪迴的方法 ...

智悲雙運—超越輪迴 不離輪迴.png

智悲雙運——超越輪迴 不離輪迴

智悲雙運,是智慧和慈悲的完美結合。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會得到什麼結果呢?如果一個人擁有平等的慈悲心,發自內心的希望所有眾生、所有生命能夠離苦得樂,同時又擁有讓眾生離苦得樂的智慧和方法,這樣他就可以讓天下所 ...

佛教智慧—自我認知 自我提升.png

佛教智慧——自我認知 自我提升

有一本書叫做《科學家的遺憾》,這本書裡提到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,儘管對人類有非常大的貢獻,但是因為缺乏自我認知,缺少自我提升的方法,在生死關頭發生了很多遺憾的事情,這本書對此一一做了介紹。 那這是為什 ...

為什麼做人比做天人還好?.png

為什麼做人比做天人還好?

生而為人,我們才能夠有這麼好的機會,有這麼好的思維能力和智慧,而這些其他眾生都沒有。另外,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也很好,雖然比天人差一些,但從修行的角度來講,比天人要好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我們的生活當中 ...

「不想成佛,只想追求幸福生活」怎麼辦?.png

「不想成佛,只想追求幸福生活」怎麼辦?

我們要相信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也就是相信因果報應,我們還應該相信輪迴轉世。人死了以後,並不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,只不過是這一段人生旅途結束了,而新的旅程又開始了,所以實際上什麼都沒有結束。只要相信因果報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