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粹

首頁 慧粹 教言精粹 一不小心,就會掉進學佛的「羅生門」

一不小心,就會掉進學佛的「羅生門」

分享

495-16-05-不小心,就會掉進學佛的「羅生門」.png

對於生活中的同一個事物,不同的人會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給予描述和解讀,這往往令我們難以洞悉事物的全部事實和真相。就如同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執導的經典電影《羅生門》所描寫的那樣,三名當事人對同一案件有著相互矛盾的敘述 ──三種不同的身份和立場產生了三個版本的敘事,其實每個人的描述都是片面的,並非全部的真相。

同樣,在學佛過程中,我們也難免遭遇「羅生門」現象──面對同樣的內容,在不同的學修階段,我們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見解,這時就需要善知識為我們指點迷津。

榮森班智達與《黑蛇總義》

榮森班智達是寧瑪派高僧大德中最偉大的兩大尊者之一。

當榮森班智達還是兩、三歲的孩子時,在沒有任何人教的情況下,就可以講一口非常流利的梵語,包括他的父母都聽不懂。時逢阿底峽尊者正在西藏弘法,榮森班智達的父母就把他帶到阿底峽尊者座前詢問。阿底峽尊者告訴他的父母,他們的孩子講的是印度梵文。之後,阿底峽尊者便抱起榮森班智達,與他展開激烈辯論,事後阿底峽尊者說,他根本辯不過還是小孩的榮森班智達,因為他是集印度非常偉大的兩個班智達於一體的化身。

榮森班智達不但自己的修證圓滿,還留下了大量關於寧瑪派教法方面的論著,其中有一個短小精悍的論典,儘管只有一兩頁,內容卻相當豐富,名字很奇怪,叫做《黑蛇總義》,是以一條蛇作為比喻,綜合、整體地分析了從小乘到密宗大圓滿的一些見解上的層次。

五種人的五種觀點

有一家的小孩趁大人外出工作之際,把一條花繩子扔在了水缸裡,當家人回來後,發現水缸裡似乎有一條蛇。針對這一現象,他們的家人就有五個不同的觀點,以及觀點背後的五種不同行為。作者以每個人的觀點和表現,影射出小乘與大乘,顯宗和密宗,普通外密與內密,以及內密與大圓滿之間的差別。

無可否認,大家的眼睛所能看到的,是相同的景象,這一點不會有任何爭論。關鍵的分歧,就在於每個人對所見之物的不同觀點。

第一個人:
代表小乘的觀點

第一個人認為,這是一條真正的蛇,所以驚恐萬分,於是想盡辦法一定要把這條蛇丟出去。實際上他看到的不僅不是蛇,甚至連蛇身上的一個微塵都沒有,正因為他把繩子看成蛇,在恐懼心理的作用下,才產生了想趕走蛇的行為。

第二個人:
代表中觀的觀點

另一個人認為,水缸裡不是一條真正的蛇,而是蛇的形象。意思是說,如果不仔細看,表面像是一條蛇,但實際上卻是一條繩子。儘管如此,他仍然對蛇的形像有些恐懼,所以不但不敢直接接觸,還準備利用其他的方法去除它。

第三個人:
代表外密的觀點

有位家人一看,就了知水缸裡不是蛇,只是蛇的形象而已,並且他還知道,在沒有任何東西的幫助下,直接去接觸蛇的形象,也不會受到傷害,但是,因為長久以來習氣的串習,以至於使他看到蛇的形像也會毛骨悚然,所以他只敢唆使其他人去扔掉繩子,他本人還是不敢直接去碰這個蛇本人的形象。

第四個人:
代表內密的觀點

某人回來一看,就知道水缸裡面只是一條繩子,雖然看起來像蛇,卻不是真正的蛇,而且他也不認為蛇的形象會傷人,他一把撈起繩子說:「怕什麼?哪裡有蛇啊?!這明明是一條繩子嘛!」

從大圓滿的角度來看,他的觀點還是有一點點問題。雖然他知道這只是蛇的形象,但他對蛇還是有執著,為了表示自己不害怕,才故意這麼做的。

第五個人:
代表大圓滿的觀點

儘管全家人看法各異,但其中最年長的老人認為,既然只是蛇的形象,為什麼還要拉出繩子說這不是蛇,並做出自己不害怕的樣子呢?這樣做很可笑,沒有任何必要!

這就代表了大圓滿的觀點。大圓滿不需要觀想,不專門念咒,不強調修氣脈明點,也不強調五肉五甘露的修法。其證悟的境界中沒有什麼好修的,修行不修行、證悟不證悟都是執著,根本不必理會這些事情。

透過初識《黑蛇總義》,我們會清楚地認識到學佛過程中正確方向和見解的必要性,同時也明白了修行次第的重要性。對於普通根基的學佛人,只有穩紮穩打、循序漸進才能不斷增上修行的境界,如果根基不成熟卻一味攀高法、大法,不僅有可能因為見地不夠而掉入「羅生門」中無法辨明真相,還容易走彎路甚至完全走偏。所以,踏實學修、漸次而上才是王道。


素材來源:本文依據慈誠羅珠堪布相關開示編輯整理。
灰色字為小編語。

內容出處:
「正覺海」微信公眾號:《一不小心,就會掉進學佛的「羅生門」》

 

 回上一頁

推薦相關文章

496-16-06-佛教三乘的修行過程分別是怎樣的?.png

佛教三乘的修行過程分別是怎樣的?

問:想請堪佈為我們講解一下,佛教的人天乘、小乘和大乘這三乘的修行過程分別是怎樣的?我們要聞思修哪些內容? 慈誠羅珠堪布 答:人天乘的見解和觀點是堅定不移地相信轉世輪迴和善惡因果;在此基礎上也要盡量斷 ...

494-16-04-很多人都需要從零開始,先修菩提心和出離心!.png

很多人都需要從零開始,先修菩提心和出離心!

如果不修加行,菩提心與出離心不夠的話,講密法沒有什麼用處,反而會對你們有一些負面作用。 如果只是給你們說,密法非常深奧、非常了不起,你們快快修加行,加行修好以後,就可以修大圓滿。這樣大家就有一個很強 ...

493-16-03-證悟需要按次第修行.png

證悟需要按次第修行

對於過去的罪業,雖然我們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了懺悔,但同時我們也會繼續造很多新的業。當我們獲得了證悟,並且達到一地菩薩的境界時,我們便不會再造新的業。從此以後,我們過去所造的罪業就會逐漸減少,像這樣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