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粹

首頁 慧粹 教言精粹
升官發財會不會障礙修行?.png

升官發財會不會障礙修行?

因為過去的福報,而得到一些「幸福」——發財、升官、有名聲的時候,若不能及時調整心態,就會心生傲慢,繼而歧視乃至欺負社會底層的人或其他生命。 傲慢心最大的壞處和負面作用,就是自 ...

幸福源泉:內心的自由.png

幸福源泉:內心的自由

當心裡有嗔恨心、自私心、貪欲心的時候,就不會自由。要得到終極、永恆的自由,就必須祛除內心當中的貪嗔癡慢。 無論是現實生活當中短暫的幸福,或是超越輪迴以後永久的自由、幸福,都不是來源於外在的物質生活, ...

痛苦時修出離心 何止是事半功倍!.png

痛苦時修出離心 何止是事半功倍!

把痛苦轉化為出離心,這個修法的原理是:把痛苦和出離心融合在一起修持,就可以把悲痛欲絕的痛苦,轉化為出離心,而且效果非同尋常。 就像有些專修斷法古薩里的人,會故意去到一些鬼神出沒的地方,砍斷樹木、破壞 ...

「佛法融入生活」正解.png

「佛法融入生活」正解

我們平時會說,佛法要融入社會、融入現實、融入生活。問題是什麼是佛法?怎麼樣去融入?運用到什麼樣的生活當中呢?這很關鍵。 很多人認為,我們不順利的時候去燒香拜佛,或者捐贈一些財物用於慈善事業,就是佛法 ...

傷害我們的不是痛苦,是對痛苦的抗拒.png

傷害我們的不是痛苦,是對痛苦的抗拒

所有生命都不願意接受痛苦,每當遇到痛苦的時候,就想盡一切辦法去回避、逃避,希望痛苦可以儘快過去。但不管願不願意,所有的生命都要面對痛苦,誰都無法逃避。 因為我們的內心非常脆弱,抗壓能力很差,無法面對 ...

無中生有的痛苦.png

無中生有的痛苦

痛苦與快樂,都是第六意識創造的。 譬如,當我們開著一輛昂貴的名車時,也許會覺得很有面子、很了不起,傲慢當中夾雜著快樂,這種快樂就來自於第六意識。從無分別識的感覺而言,開名車與開好一點的普通車不會有那 ...

佛陀要圓寂 為什麼只有阿難尊者這麼傷心?.png

佛陀要圓寂 為什麼只有阿難尊者這麼傷心?

每當遇到痛苦時,我們的第一個反應,是想把外在世界的痛苦連根拔掉,但對凡夫而言,有些東西是無法推翻和斷除其根源的,只有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對。 一般來說,凡夫的內心脆弱易感,而聖者的內心卻非常堅強。譬如說 ...

痛苦的來源:愛計較的習氣.png

痛苦的來源:愛計較的習氣

佛學經典中多次探討並論證過,痛苦來自於我執或執著,這是從另一個角度講的;此處的結論是,痛苦和幸福的產生,不是來自於外界,而是與我們自己的觀點、習氣或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。所有的痛苦,都是我們自己的執著創 ...

學佛誤區:家人怨 路人側目.png

學佛誤區:家人怨 路人側目

目前,居士當中存在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,一個極端。比如有些人修行、學佛很虔誠,但是根本就不隨順家人。學佛以後就不配合家人,不參與家裡的所有活動,一回家就進到佛堂不出來,最後家庭破裂,出現很多問題,這個我 ...

我是什麼根機?適合學修哪個法門?.png

我是什麼根機?適合學修哪個法門?

怎麼知道我們的根機是否成熟呢?如果根機很成熟的話,在釋迦牟尼佛出世轉法輪的時候,我們有可能在佛陀傳法的現場就已經證悟了。或者沒有那麼大的福報,但是除了釋迦牟尼佛親自傳法以外,還有那麼多佛菩薩、高僧大德 ...

怎樣學佛才能法喜充滿?.png

怎樣學佛才能法喜充滿?

我們學佛應該越學越幸福,越學越快樂。不僅僅是自己快樂,而且家人也會快樂,同時讓身邊的親戚、朋友、同事、同學都能夠幸福,這樣才是正確的。 有些人在學佛後,言行舉止與社會格格不入。我們自以為在學佛,但學 ...

人身 ≠ 暇滿人身.png

人身 ≠ 暇滿人身

人身和暇滿人身是不一樣的。 人身難得有兩層意思:首先,從六道輪迴的角度講,相對來說,任何一個人身都是很難得、很不容易的;第二,它的核心內容是講暇滿人身,並不是所有的人身都很難得。真正難得的是暇滿人身 ...